快乐教育,这个是从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。而国外的快乐教育取得成功了吗?其实,从本质上说,没有。
就拿日本来说,其国家很早开始就实行快乐教育,学生下课时间早,可以参加大量的社团活动,花大量时间进行人际关系处理。但是,在日本实行快乐教育的那么多年,其社会状况是怎么样?是学生摆烂,宅文化盛行,再也没有穷人精英人士出现。
在快乐教育模式下,学校的老师对于学生的管理能力下降,因为一旦严格管理,就违背快乐教育的原则,老师这样管理就属于吃力不讨好。最后,公立学校成为一群烂人聚合地,沦落到社会底层;而精英私人学校的学生,则是纷纷成为日本未来管理者。为什么在日本,公立学校会如此差?其实在国外,基本上,高中小学生的公立学校,都是比较差的,因为这里是最严格的快乐教育场所。
日本的阶级社会形成,他们就要封锁后面想要上来的社会底层!直接打压不行,那就实行快乐教育,让他们在学校快乐享受免费教育,只需要有基本的素质能力,那么这些人就只能乖乖在社会低层继续干他们该干的活。
就像中国古代,为什么实行科举?因为是为了打破士大夫阶级对阶级的封锁。而这种打破规则的第一个皇朝——唐,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中最耀眼的朝代,甚至被誉为天可汗的存在。为什么后面的朝代就没有取得那么好效果,甚至到清朝的八股文,反而是限制了?因为士大夫阶级他们在想办法限制,不允许有人来打破他们的阶级封锁。
为什么国内禁止各种竞赛考试,因为这可能是新的八股文,可能最后导致限制人的成长上限。各种竞赛的题目奇奇怪怪,但是一旦经过系统培养,用到那种方法去解答,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。但是,这种针对性培养,提早去定形孩子的发展方向,也许就像八股文一样。因为清朝的八股文也是需要专研,有些人甚至读了一辈子书,才专研成功,然后中举。
人的成长性,就像一栋楼房的搭建,是要先从基础开始,人要从小打好基础,楼房要从底部开始打好基地;楼房的基地打好,才可以建更高的楼,人的基础打好了,才可以取得更好成就。不同于国外的快乐教育,中国的快乐教育,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打好基础,而不是一味拔高孩子,让孩子失去可塑性。
但是,往往一个好的政策,会在落实下来的时候,会失衡。而教育部为什么一方面禁止各种辅导班,一方面又默许部分。其实就是有部分辅导班、托管教育班是符合其实施下快乐教育理念的——让孩子自主成长。
一棵树有树根、树干、树枝和树叶,一个社会,同样会有各个岗位的工作。快乐教育,也许是限制那些能够为教育付出费用的人群,让孩子处于相对公平的成长起始点。也许是希望孩子能够在成长过程中,能够更加主动去学习。
国外的快乐教育,更多目的是让大部分没有意识的底下人群,继续呆着底下,而有像电影上奋发向上的,会有,但是不多,这样才不会影响到高高在上的阶层。而国内的快乐教育,更多的是在实践中—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一旦出现问题,就会进行纠错,最终达到解决问题。而且国内的快乐教育,还有人民群众盯着,就像那些歪了的教育课本,都被揪出来,放到阳光下,让那些打了邪念的人无处可遁。